欢迎来到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院(研工部)网站!

  1. 首页
  2. 专业概览
  3. 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

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学科专业概览

  • 来源:研究生院
  • 发布者:
  • 浏览量:

民族法学

 

所属一级学科:法学            

学科专业代码:0301J1

所在单位: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

导师组负责人:宋海彬教授

    

学科专业简介 

民族法学是研究民族关系法律调整问题的学科。作为一门新兴的法学与民族学的交叉学科,民族法学主要研究与民族或民族地区有关的法律问题,即民族事务、民族问题的法律治理。民族法学的研究目的,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和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指导下,通过对民族事务依法治理客观规律的探究,推动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在民族地区和民族事务治理领域的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地区稳定发展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民族法学既要研究民族“自己”的法,如民族习惯法,还要研究各个民族“共有”的法,研究国家法律在各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施问题。由此,民族法学内部又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研究方向和分支学科。基于西北地区国家安全和社会管理的现实需要和我校民族法学学科建设实际情况,我校民族法学专业主要有以下七个方向:民族法学基础理论、中国古代民族政策与治理经验、少数民族人权保障、民族区域自治、西北民族地区法治建设、宗教法文化研究、少数民族宗教事务法律治理,重点围绕“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法律文化”、“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事务法律治理的历史与经验”、“西北地区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特殊问题”、“西北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问题”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研究。

本学科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力求深化法学与民族学的结合,发挥交叉学科优势,注重授课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务能力并重。指导学生系统阅读中外的民族法学及相关学科名著,结合中国民族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使学生掌握法学和民族法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掌握法学和民族法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了解法学和民族法学的理论前沿和法制建设的趋势,具有运用法学和民族法学知识去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结合国家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我国当前民族法律人才的特殊属性,本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法制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民族学与法学相结合,全面系统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法治理论,能够胜任民族事务领域立法工作、法律实施工作和相关科研工作的高级民族法学专业人才。


指导教师

1566885085150396.png 

穆兴天男,藏族,1960年9月生于青海省贵德县,中共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先后于1983年、1988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和民族学系,获得历史学学士、法学硕士学位。现为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民族法学科首席专家。担任西北政法大学义乌研究院院长,兼任中联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中国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法学会民族问题与民族法研究会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族学、民族法学、国家安全。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4项、教育部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18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5项,出版个人专著、合著学术著作13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1项,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撰写调研报告和研究要报50余篇,获得中央和省部级领导肯定批示20余篇。近年来,先后为新疆、陕西、江苏、海南、青海等省市政法干警举办“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等方面的讲座、报告40余场。代表作有《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反恐怖国际合作研究》,时事出版社2023年版);《藏区稳定与发展问题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藏传佛教与藏族社会》(青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国家安全视域下的“三股势力”问题研究》(《青海社会科学》2023年第3期);《建立健全应对民族、宗教问题引起的群体性事件预警预案问题研究》(《青藏高原论坛》2013年第1期);《“活法”密码——藏族习惯法“董嘉哇”制度生命力探究》(《民间法》总第13卷,2013)《藏区习惯法“回潮”问题研究》(《法律科学》2011年第3期);《被误解的文化传统——论藏族“赔命价”的内涵》(《甘肃理论学刊》2012年第6期)等。


 

宋海彬男,汉族,1975年6月出生于新疆阿克苏市,中共党员。先后于1997年7月和2000年7月,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获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学位。日本札幌学院大学(2005年)、北海道大学(2013年)、东北大学(2023年)访问学者。现为西北政法大学教授、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副院长、民族宗教研究院院长、民族法学学科带头人、民族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兼任中国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法学会民族问题与民族法研究会秘书长、陕西省法学会法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西安市政府立法顾问,获评校级优秀共产党员、师德先进个人和青年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族法学基础理论、少数民族人权保障。主持完成国家社科一般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重大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一般项目及其他省部级以上项目4项,合著专著1部、合译译著1部,副主编《法理学》教材3部,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西方法律思想史》3部,合著《比较法导论》教材2部,在《民间法》《法律科学》《清华法学》《华东政法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译)文30余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民族问题研究》全文转载3篇。近年来,先后为新疆、陕西、江苏、海南、安徽等省市政法干警举办“民族宗教领域去极端化”等方面的讲座、报告10余场。代表性论文有《法治凝聚民族共识》(《新疆社会科学》2017年第6期);《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法哲学思考》(《民间法》总第15卷,2015);《少数民族教育的民族性与少数民族受教育权保障的国家义务》(《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对我国当前少数民族经济权利保障的几点思考》(《民间法》总第14卷,2014);《有关民族与“民族性法”的几点思考》(《宁夏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等。


 1566885131268948.png

    王永宝男,回族,甘肃会宁人,1971年出生于兰州,法学博士、哲学博士、金融法博士后。现为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教授、民族宗教研究院副院长,兼任陕西省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1992年至2008年,先后在叙利亚、利比亚、马来西亚求学,2008年8月回国任教至今。主要研究领域为伊斯兰法律思想、伊斯兰哲学思想、穆斯林世界社会发展、国际关系、金融犯罪等。已出版学术专著2部(“Diplomacy:Theory and Practice in Islam”,英文,IIUM Press,2009;《伊斯兰举证法理论与实践》,阿文,USIM Press,2010);译著2部(《奥斯曼帝国民法典》,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伊斯兰传统下的人权》,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8年版);独著教材1部(《反洗钱与发恐怖主义融资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代表性论文有“巴基斯坦法治报告(2018)”(《上海合作组织年度法治报告(2018)》,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0年版)、“China Economic Development vs. the Role of Islamic Finance in the Muslim World”(IFN,vol. 16,Issue 26,2019)、“伊斯兰国家民主化进程滞后的成因分析”(《阿拉伯世界研究》2018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穆斯林社会中对于少数族群的保护问题探析”(《世界民族研究》2017年第5期)等。


 1566885158185510.png

    古丽那尔•乌斯曼江,女,维吾尔族,1966年出生,中共党员,1987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现为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副教授,民族宗教研究院民族问题研究所所长,兼任陕西省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与政策。主持完成国家社科一般课题1项、教育部课题1项,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4项,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近年来,先后为新疆、陕西、浙江等省市政法干警举办“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新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讲座、报告10余场。代表性论文有《〈民族区域自治法〉在新疆实施的回顾与展望》(《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对新疆〈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实施与少数民族权益实现程度的思考》(《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1期);《挖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提高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时代教育》2011年第9期)等。


1566885191418484.png

    王英,女,藏族,1976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201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民族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副教授 ,民族宗教研究院藏学研究所所长,民族法教研室党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兼任陕西省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西北地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法治化。主持完成国家级社科基金一般课题1项, 教育部课题1项,参与完成省部级课题多项。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青海民族研究》、《西藏民族大学学报》、《西藏研究》、《西北民族论丛》等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挂职咸阳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任副局长一职,期间为咸阳市及所辖县市区各级领导及民族宗教界人士展开民族宗教政策法规辅导20余场。代表性论文有《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的地方实践与历史经验》(《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6年第2期);《族群边界与近代青海的民族互动交融》(《西北民族论丛》2016年第13辑);《丝绸之路上的宗教传播及其流向研究》(《西北宗教论丛》2015年第5辑);《论民族关系的本质及其奋斗目标》(《青海民族研究》2010年第2期);《拉卜楞地区尼姑寺历史与现状的调查研究》(《西藏研究》2006年第3期)等。


 

    何杰峰,男,汉族,1980年出生,中共党员,2011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获藏学博士学位,四川大学世界史博士后。现为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副教授,民族宗教研究院专职研究人员,兼任陕西省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藏区宗教治理、民族分裂主义问题。主持省厅级课题4项,横向招标课题8项,参与省级以上课题5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省厅级奖项3项。代表作有《藏传佛教判教研究》(巴蜀书社2016年版)、《吐蕃传统成文法中的佛教因素》(《宗教教学研究》2020年第1期)、《在台“蒙藏委员会”涉藏事务述论》(《青海民族研究》2018年第3期)等。



    胡曼,女,汉族,1991年3月出生,陕西西安人,2019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讲师,民族宗教研究院专职研究人员,西北政法大学陕西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助理,人权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获聘西北政法大学“长安青年学术骨干”,兼任陕西省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理事。研究领域为民族法学、文化遗产法。主持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课题、陕西省教育厅青年创新团队课题、陕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课题,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教育部重大课题、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委托课题、文化和旅游部委托课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委托课题、国家知识产权局委托课题、国家文物局委托课题、北京市文化局委托课题等多项课题,合著专著2部(《民族文化补偿论》和《域外民族文化保护法规汇编》),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民族研究》《中国民族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马亮,男,柯尔克孜族,1984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2013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讲师,民族宗教研究院专职研究人员,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特聘研究员,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计划”、获聘西北政法大学“长安青年学术骨干”,兼任陕西省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理事。研究方向为极端主义、民族主义、中亚民族宗教。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课题1项、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2项、参加完成国家社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2项;获国家省部级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2项;发表学术论(译)文10余篇。


     

    斯琴,女,蒙古族,1984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2018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讲师,民族宗教研究院专职研究人员,获聘西北政法大学“长安青年学术骨干”,兼任陕西省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理事,复旦大学访问学者(2020年)。主要研究领域为边疆治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先后在《甘肃社会科学》《西北民族论丛》《人民日报》《民主与法制时报》等期刊、报纸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其中一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主持课题三项,智库成果有数篇被相关部门采纳。曾荣获2021年国家民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调研报告类)二等奖两项(其中一项排名第一,另一项排名第三),2022年度国家民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调研报告类)优秀奖(排名第二),2022年度陕西省民族宗教领域优秀调研成果奖。


国家安全法学

 

所属一级学科:法学

学科专业代码:0301J6

所在单位: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

导师组负责人:舒洪水教授 


学科专业简介

国家安全法学是以国家安全相关法律为牵引,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的新型学科。该学科在我国全面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立足于维护国家安全的总目标,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深刻理解国家安全相关法律的内在精神,准确诠释国家安全法律的规范含义,推进国家安全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有效落实,为维护国家安全,确保核心利益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国家安全法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十分多样,既要研究我国国家安全法治理论与实践,还要研究掌握一定的政治学、情报学、社会学、宗教学、民族学等其他学科专业的相关知识与方法。

国家安全法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国家安全典型案例与事件、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的手段方式,以及国家安全法律理念法治意识等,以此拓宽学生对我国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等领域安全问题的理解。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该学科注重国际和国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相结合。指导学生在系统性阅读国家安全相关书籍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及国际局势变化情况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使学生得以掌握国家安全法的基本知识与前沿理论,了解国家安全法学的发展趋势。该学科要求学生在经过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后,应当具备以下能力:熟练掌握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掌握一定的涉及国家安全相关信息搜集、分析、研判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本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为: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全面系统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法治理论及国际时政发展状况,为军队、公安、国安、检察院、法院、高校及科研单位培养能够胜任国家安全领域立法、法律实施、侦查研判工作和相关理论研究工作的国家安全法学专业人才。


指导教师 

 

    舒洪水男,汉族,1972年4月生于江西余干,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院长。1995年上饶师范学院政法系毕业;2001年7月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获刑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刑法学博士学位。2011年4月当选为第3届陕西省优秀中青年法学家,2022年被遴选为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与文化艺术领域领军人才。2020年1月当选为西北政法大学长安学者。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法学会反恐法学研究会会长等;受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法治战略研究部研究员,新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智库领衔专家,新疆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咨询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国家安全学、反恐法学、刑法学。先后主持国家社科规划课题《刑法与反恐法视域下的社会危险性研究》《风险社会下刑法介入早期化研究》,司法部课题《中国暴恐犯罪对策研究》,中国法学会重点委托课题与一般课题《反恐斗争中的安置教育体系建构研究》以及陕西省社科规划课题等15项课题。研究成果有10余项分别获国家社科规划项目优秀证书、中国法学会优秀科研成果奖、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参加教育部马工程教材《刑法学》课题组并承担教材的撰稿任务,共同主编《中国国家安全法教程》、副主编《中国反恐怖主义法教程》等教材;先后出版《危险犯研究》《死刑适用的原理与实务》《中国暴恐犯罪对策研究》等著作15部;在《中国法学》《政法论坛》《法学家》《法律科学》等学术刊物、报章发表专业论文100余篇。舒洪水教授多次就新疆反恐问题接受央视采访,发表观点,在国际国内产生较大反响。舒洪水兼任《西北政法大学反恐维安研究要报》主编,发表智库文章数百篇。有多篇被决策部门采纳,在学界、实务界同行中具有较大影响力。


    

李锋,男,汉族,1980年出生,陕西岐山人,共产党员,现为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国家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新疆自治区网信智库专家成员。长期从事反恐情报信息,网络安全法,大数据等方面研究,主持国家课题1项。以《基于灰色理论的大型低温试验设备状态评估系统》等为代表的三项成果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以《一种组态软件的历史数据获取方法》等为代表的专利2项,以《故障断专家系统》《集中监控系统》等为代表的软件著作权4项,发表以《一种压缩空气制冷测控系统设计及防喘振研究》等为代表的论文数十篇,撰写各类内参要报、专报四十余篇,多篇被国家相关部门采纳。



王伟男,汉族,1972年3月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中共党员,原为武警工程大学副教授,技术六级,大校,现为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国家安全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负责反恐与国家安全大数据平台的建设。1995年7月毕业于武警技术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2006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11年12月至2014年6月为武警工程学院通信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长期从事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方向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计算机网络与安全》《面向对象技术》《大数据与云计算》《信息安全新技术》等课程,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及全军科技竞赛获一等奖2次,二等奖3次。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事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获军队科研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检索8篇、中文核心期刊15篇。主编参编教材5部,申请专利4项。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教师,2014年荣立三等功1次,2017年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三类岗位津贴。


 
     

唐淑娴,女,东乡族。1978年4月出生,现任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西北政法大学“一带一路”兼职副研究员、西北政法大学义乌研究院专职研究员。2000-2016年在甘肃省临夏州公安局工作,2009-2012年在兰州大学民族学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2013-2016年在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18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访问学者基金支持,于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期间在巴基斯坦国际伊斯兰大学做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跨国民族与边疆安全、中巴国际反恐合作研究等。先后主持国家社科西部项目1项、横向课题2项,参与国家社科西部项目1项,发表各类学术期刊、研究要报20篇,多篇获国家重要部门采用。


     

王林,男,河南正阳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刑法学博士,美国俄克拉荷马城市大学法学院公派联合培养博士(2014.7-2015.7),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副教授,西北政法大学义乌研究院研究员,国家安全法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国家安全法、反恐刑法。在《情报杂志》、《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刑警学院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美国社区反恐与反恐警务研究》、《女性恐怖主义犯罪研究》专著2部,参编《中国国家安全法教程》等教材3部,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和横向课题10余项。曾挂职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助理(2018.8-2019.8);陕西省法学会反恐怖主义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杨凯男,本硕博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博士后。现为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国家安全教研室讲师。长期从事网络安全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一项、陕西省自然基金两项以及武警部队军事理论项目一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防预研项目等多项,授权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教材1部,参编3部。主要研究网络信息安全、网络空间安全。


反恐怖主义法学

 

所属一级学科:法学            

学科专业代码:0301J

所在单位: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

导师组负责人:陈京春教授

 

学科专业简介 

反恐怖主义法学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国际、国内紧迫与现实的反恐态势下所出台的《反恐怖主义法》为核心和统领,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引下,围绕反恐怖这一非传统安全所构建的新型交叉学科。该学科在我国全面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立足于维护国家安全的总目标,在新时代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深刻理解反恐怖相关法律的内在精神,准确诠释反恐怖主义法的规范含义,推进国家反恐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有效落实,为维护国家安全,确保核心利益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反恐怖主义法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所涉及的学科领域除了我国反恐怖主义法的解释学外,还包含恐怖主义、反恐怖主义的基本原理,恐怖主义的产生、治理等,因此,在研究内容上包括恐怖主义与反恐怖主义原理、恐怖主义发生机理、恐怖主义治理、恐怖活动的处置与打击等,还需要掌握民族、宗教、国际关系等密切相关恐怖主义的知识等等。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该学科注重国际和国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相结合。指导学生在系统性阅读恐怖主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及国际局势变化情况,特别是我国新疆地区“东突”恐怖活动现实,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该专业旨在使学生掌握恐怖主义及反恐怖主义、反恐怖主义法的基本知识与前沿理论,了解恐怖活动的发展趋势。该学科要求学生在经过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后,应当具备以下能力:熟练掌握反恐怖相关法律法规,掌握一定的涉及恐怖主义以及反恐怖主义的相关信息搜集、分析、研判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本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为: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全面系统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反恐法治理论、反恐怖主义法基本理论与规定、国际时政发展状况,为军队、公安、国安、检察院、法院、高校、民宗部门及科研单位培养能够胜任反恐怖主义政策制定、法律实施、侦查研判工作和相关理论研究工作的反恐怖主义法学专业人才。

 

  指导老师

 

郭永辉,男,汉族,河南孟县人,1957年9月出生,西北政法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政法大学客座教授、新疆法学会法理学学会会长,曾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新疆法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理学、恐怖主义犯罪、反恐理论与实践、新疆社会治理研究等。曾主持、参与《中华文化认同与新疆长治久安》、《新形势下进一步开展“一反两讲”活动研究》、《<监察法>关于监察主体的研究》、《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法治保障若干问题研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特殊作用实践研究》《浙江省新疆籍务工人员管理问题研究》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课题研究,曾参与新疆多部法律法规的起草及审核工作。出版专著《来自西部一线的报告》、《守边人的思考》等。



陈京春,男,汉族,1973年生,河南汝州人,中共党员,西北政法大学教授,陕西省反恐怖主义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副院长。研究方向:刑事一体化、恢复性司法、反恐、数据法学等。2016年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刑事诉讼视野下的刑法建构》结项(评定为“良好”),2020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大数据安全保护的刑法对策研究》,2019年获批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大数据反恐对策研究》和陕西省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法学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方法研究—以刑事审判实践教学为范例》,主持或参与的其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和横向合作项目共计10余项。在《法律科学》《法学评论》《当代法学》《政治与法律》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3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独著《刑事和解制度研究:以刑事实体法为视角》(2014年,法律出版社)和《刑事诉讼视野下的刑法建构》(2019年,法律出版社),主编或参编《食品安全犯罪的罪与罚》《中国反恐怖主义法律问题研究》等著作5部。参与《刑法学》教材(高教出版社、马工程教材)教辅资料的编写工作。参编的著作《死刑研究》和《枫桥经验——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分获“陕西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是学校首批“长安青年学者”、第十二届省级教学名师。2017年至2020年为博士研究生讲授《总体国家安全法治》《国家安全与反恐怖主义法律专题》《反恐与国际刑事司法合作专题》课程。



王东明男,汉族,1973年12月出生于河南汝州,中国共产党员,2006年7月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刑法法学博士学位;英国“University of the Highlands and Islands”(高地与群岛大学)访学学者。现为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副院长,反恐怖主义研究院院长,陕西省反恐怖主义法学研究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刑法学、反恐怖主义法学、国家安全法学、刑事检察理论。出版专著《法的理论探索与制度构建》《青少年犯罪司法制度研究》《过失共同犯罪理论争鸣与探索》《刑事检察——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等四部;主持、参与国家社科项目及省部级项目五项,横向科研项目十余项;在《中国法学》、《求索》、《青少年犯罪研究》、《山东社会科学》、《云南社会科学》《中国刑警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彭瑞花,女,汉族,1980年2月出生于山东青岛,民革党员,现为西北政法大学教授,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反恐怖主义研究院副院长。2003年7月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获管理学学士学位;2006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获法律硕士学位;2015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宗教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2016年4月—2018年6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首批入选“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2019年入选“西北政法大学长安青年学术骨干”,2023年入选“西北政法大学长安青年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宗教法治、佛教制度、宗教理论与宗教政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主持省级重大课题1项,参与省级课题2项。2018年出版专著《菩萨戒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获“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在《世界宗教研究》《世界宗教文化》《宗教学研究》《青海社会科学》《西北民族大学学报》《五台山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研究要报被采纳和批示。



杜瑾女,汉族,1976年6月生,山东济南人,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法学学士(2000),行政管理学硕士(2006),法学博士(在读)。主要研究领域为网络安全治理、边疆社会治理。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主持省级课题一项,参与省级课题三项。参与编写《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群体性事件预防与处置》等论著、教材多部。在《社会科学家》《法治论坛》《青海社会科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政工导刊》等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段阳伟,男,山西晋城人,武汉大学刑法学博士,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博士后、副教授,陕西省法学会反恐怖主义法研究会理事,研究方向为刑法学、反恐刑事政策和国家安全法学。主持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行政处罚事实的定罪功能研究》,司法部中青年课题《预防性犯罪化立法对我国刑事立法模式的挑战及应用》,中国法学会一般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安全法治的重要论述研究》,等等;参与《刑事法与反恐法视阈下的社会危险性研究》《反恐斗争中我国安置教育的体系构建研究》《中国暴恐犯罪的对策研究》等国家社科、中国法学会、司法部课题多项。出版专著《行政处罚事实的定罪功能研究》一部,参与《中国反恐怖主义法教程(第二版)》《中国国家安全法教程》《中国暴恐犯罪对策研究》《反恐刑法》等教材与著作的编写。在《人民日报》《新疆社会科学》《江西社会科学》《甘肃政法大学学报》《刑事法评论》《河北法学》等刊物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



张波,男,河南南阳人,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政治专业法学博士,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讲师,中东学会会员,研究方向为国际反恐合作、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合作。参与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一项《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战略选择研究》,参与全军军事科研计划课题暨国家社科基金军事学项目一项《联合国维和行动风险评估、应用及控制研究》,参与中国法学会2019年度部级法学研究重点委托课题一项,主持西北政法大学英语授课课程《反恐原理》建设项目一项、西北政法大学横向课题《“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国际恐怖主义风险评估》《国际联盟破裂的国际制度根源》两项、西南政法大学横向课题《反恐国际合作的制度路径》一项。参与《中国国家安全法教程》教材编写,在《理论探讨》《重庆社会科学》《中国刑警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

上一篇:只有一篇

下一篇:只有一篇